意思是: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词为: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2025年07月28日
意思是: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词为: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2025年07月28日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yuè)。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
2025年07月28日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 李煜 (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25年07月28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同时,他也在勉力后人发愤读书。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者是龚自珍。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其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2025年07月28日
作者在本文中,以“五柳先生”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志趣和理想。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2025年07月28日
行路难·其一 唐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2025年07月28日
《拟行路难》中起兴句为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分析:
表面上,诗人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在说人们应该像接受泻地之水一样,接受“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不必“行叹复坐愁”。实际上,在诗人故作恬淡的语言中蕴含着忿懑不平之气。既然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动,那么人的贵贱不是被家世门第决定的吗?因此,诗人声称安于命运,其实是满腔愁苦。
《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2025年07月28日
以下是一些感悟人生哲理的诗句:
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5.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诗经》
2025年07月28日
出自宋·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意思是: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这首诗是小学学习的,名字叫《梅花》,作者是王安石。
要理解诗意一定要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遭遇去理解,否则难以理解作者的心情,那时的人写诗大多都是给自己看的,不是要卖钱的,呵呵,也就是不象现在这样商业写作。
2025年07月28日
如果是课本上的,当是《饮酒》其五,对吧?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原诗: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