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ū
部首:心
笔划:8
五笔:qrnu
【释义】: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相关组词:
忽闪: [ hū shǎn ](1)形容闪光。(2)闪电。
2025年07月28日
拼音:hū
部首:心
笔划:8
五笔:qrnu
【释义】: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相关组词:
忽闪: [ hū shǎn ](1)形容闪光。(2)闪电。
2025年07月28日
意思: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
《李延年歌》有三点特色。其一,出语夸张,欲扬故抑。
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拟以至亡国之事。
此后,“倾城”、“倾国”就成了绝色美女的代名词。
在《李延年歌》里,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2025年07月28日
一共1010首
李白全集
第一集(古诗五十九首)
第二集(乐府三十首)
第三集(乐府三十七首)
第四集(乐府四十四首)
第五集(乐府三十八首)
第六集(古近体诗二十八首)
第七集(古近体诗五十三首)
第八集(古近体诗四十三首)
第九集(古近体诗二十四首)
第十集(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第十一集(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第十二集(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2025年07月28日
“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2025年07月28日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关于山天一体的诗句
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 李白《劳劳亭》
3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唐 李白《蜀道》
2025年07月28日
是描写秋天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全诗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文如下: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2025年07月28日
春夜喜雨 唐代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翻译: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 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 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 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 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 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此时诗人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2025年07月28日
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2025年07月28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表示夏季结束,秋季开始。古人常以诗词歌颂节气,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体验。关于立秋的古诗有很多,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杜甫的《秋夜将晓》:“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等等。这些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反思,传达了秋季的美好和人生的深刻意义,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2025年07月28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一】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无题·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