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目 不绝如缕( 缕;不能读作“lóu”。) 发 音 bù jué rú lǚ 释 义 绝:断;缕:细线。也作‘不绝如线’。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易混为“代代相传,从不间断”。
意思就是指像一根细线那样,似断非断。也作“不绝若线”。比喻情势危急。
2. 形容声音、思绪等悠长不绝。
拼音
bù jué rú lǚ
出处
唐·柳宗元《寄许享兆孟容书》:“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
例句
不绝如缕的音乐从窗外传进来,倾耳细听,原来是月光曲。
不绝如缕"是一个成语,形容声音或气息细微而持续,如同线缕般连绵不断。
它主要用来形容声音或气息的轻微、细小而又持久的状态。比如,形容细雨飘绵、细风拂面等。也可用来形容细微的情感、思绪等。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生民之什》中的《有刺》:“不绝如缕,绾女荑兮。”意思是说女子的头发细如丝缕,纤细柔软,飘散的女子头发拉长的线一样绵延不断。
所以,“不绝如缕”形容的是声音或气息连绵细微、不断延续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种细微但持续不断的现象,给人以纤细、曼妙的视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