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亳州谯县古城人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们共倡新乐府诗体。李绅27岁中进士后进入官场,因不满李琦而被捕,释放后回无锡读书。他再出任翰林学士时卷入朋党之争,之后失势被贬。
唐代李绅是个忧国忧民的人。李绅是唐朝宰相、诗人。他在年少时因为同情农民,写下了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是。
唐朝一般分为初唐中唐 盛唐 晚唐四个时期,他生活在中唐。李绅(772—846),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1]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
有人认为他因为言论不当而遭到朝廷的打压,最终流亡他乡而亡;也有人认为他在晚年因为病痛折磨而离世。然而,最近发现的历史档案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局。
据最新发现的档案资料显示,李绅在晚年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遭受到朝廷的打压,也没有因为病痛而离世,而是在老年时期回到了家乡,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据了解,李绅在晚年时期选择回到家乡,主要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已经逐渐淡化,而对家乡的情感却愈发浓厚。他在家乡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种植着自己喜欢的植物,静静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对于这个结局,许多读者都表示了自己的感慨。有人认为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