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离家万里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第二首
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后战场上只剩下月光清寒。
城头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刀匣里的宝刀上血迹还没有干。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有耐人寻味。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寥寥数笔,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描述了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以及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的情况。诗中表达了王昌龄对边塞战争和边关的思念,以及对统治阶级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边塞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讲解: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通过明月和边关这两个意象,暗示了时间的久远和战争的频繁。
-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离家远征的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漫长。
- 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用“飞将”指代英勇的将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希望有得力的将领来保卫边疆。
- 最后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诗人对敌人的痛恨和对国家的坚定捍卫。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