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出自先秦《吕氏春秋》的《伯牙鼓琴》
解释: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赏析:此句讲述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伯牙善鼓琴。
因为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中,伯牙凭着独具匠心的琴技与子期相遇并成为好友,可以看出他的琴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如果深入研究伯牙的琴艺,可以了解到他的琴音深沉悠远,充满感情,能够让人心灵共鸣,甚至有治愈的功效。
因此他的琴艺被誉为大成,影响了很多后人的音乐创作。
总的来说,伯牙善鼓琴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