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4]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1]
巧夺天工(拼音:qiǎo duó tiān gō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北宋·袁褧《枫窗小牍》。[1]
成语出处
北宋·袁褧《枫窗小牍》:“晶莹成型,巧绝天工。”[2]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出处: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翻译:人间巧妙的工艺胜过天然,炼制药物点燃明灯夜晚像白天一样。 示例:天堑也能飞渡,人力巧夺天工。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详细释义】:夺:胜过。巧:精巧。本义: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工艺品。(不能指天然形成的事物)
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延伸造句:(6) 这些蜡像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令人嘆为观止!
(7) 这些奇妙的小玩意儿做得真是巧夺天工,令人爱不释手。
指的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的,形容一个人的记忆非常的高超绝妙。体现出一个人在雕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能把一件物品打造的微妙微翘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