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qí
1. 香草,一说药草。
2. 古同“祈”,祈求。
3. 〔~春〕地名,在中国湖北省。简称“蕲”,如“~艾”、“~蛇”(均为蕲春出产的药材),“~竹”。
4. 姓。
蕲春读音:qí chūn。
蕲,读音为qí,最早见于秦朝说文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蕲”的基本含义为香草,一说药草;引申含义古同“祈”,祈求;姓氏,在现代汉语使用中,“蕲”也用作名词,通“圻”,疆界。
“春”,读音为chūn,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春”的基本含义为一年的第一季,如春季、春节;引申含义为两性相求的欲望,如春心、怀春。
zhì bìng bù qí sān zhé gōng 。
字面意思: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
肱 :这里指政治手腕。
“治病不蕲三折肱”
这里是反其意用之,以治病喻治政,称赞黄几复办事求实,不图虚名,又天资聪颖,深通世情·不必费事就可以把政事办得很好。这是对极为熟悉和相知的老朋友的赞扬,也是一种隐隐的感叹:这样有才能而又有操守的人,为什么却得不到重用呢?蕲:祈求黄几复:黄庭坚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在遥远的南方知四会县。
上一句:持家但有四壁立:从黄几复是地方官的角度写了他的为人和能力。“四立壁”语出于《汉书·司马相如传》的“家居徒四壁立”,作者稍加改动,以与“三折肱”对仗。作为一个县的长官,他的家业只是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其生活贫困可见,其清正廉洁也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