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是东汉时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生活在大约公元27年至约97年之间。他是中国古代批判唯心主义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对汉代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充的著作《论衡》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潮,提出了以“气”为物质基础的唯物主义观点。
《论衡》这部书名取自“论其所以然而得其衡”之意,意味着探讨事物的原因和本质,以达到认识上的平衡。王充在《论衡》中批判了当时的神秘主义和谶纬之学,主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他强调“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基础,人的生死、吉凶、祸福等都是由“气”的变化所决定的。
王充和《论衡》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充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批判精神,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论衡》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汉时期唯物论者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著巜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万字,解释物类同异,破除迷信鬼神。
王充的《论衡》是东汉时期的著作。
王充是东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与发展者,其代表作品《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
《论衡》这本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王充的《论衡》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针对神秘主义的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为“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