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稚子学垂纶”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蓬和稚都是形容词,蓬指头发散乱,稚指年幼稚嫩。整句话意为:年幼的孩子头发散乱地学着垂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孩子的天真和好奇心。这句话是王之涣对少年儿童的一种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怀。
这句话不仅是一种写景的表达,更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作品《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此诗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蓬头稚子: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出自:《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翻译: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