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恨,家国之思。
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1644年(顺治元年),他参加反清复明的斗争,失败后潜逃到山中写书;张岱1632年在湖心亭看雪,那时是崇祯五年,1647年左右,张岱写了《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这时已经是清朝顺治四年,但是张岱还是坚持用明代纪年;当张岱问起文中热情拉着自己一起喝酒的人的姓氏时,对方却回答是“金陵人”,这看似答非所问,其实蕴含深意,因为“金陵”是明朝初期的国都。可见,张岱心中对于败亡的故国怀着深沉的眷恋和沉痛的怀念。
《湖心亭看雪》“客”字出自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的意思是客居此地。
此句是《湖心亭看雪》的第二段,作者借写与金陵人喝酒的场景,表达了异乡游子相遇,茫茫天地知己难逢的喜悦,与金陵人之间的对话 ,引发了对故国之都的眷恋之情。透出无限的惆怅和淡淡的哀愁。
那是因为在作者心中舟子与他不是志同道合,只是一介匹夫,所以作者当他不存在,所以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是苏轼的。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