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歌第一句当中的“啼”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送别时分,杜鹃鸟的啼叫声,渲染了送别的悲伤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深切同情与不舍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千古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靠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子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明月靠征着纯沛、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犬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