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①“我常”句:指自己的为人处世,都是儿子所能看到、听到的,可以效法,是一种身教。
译文:
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追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1.《管中窥豹》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蒲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
2.《孔融认亲》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名篇有很多,比如:割席分坐、舍生取义、泰山桂树、急不相弃、不卖的卢。
割席分坐就是历史上管宁和华歆的故事,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割席与华歆分坐。
《望梅止渴》就是《世说新语》的名篇之一。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 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世说新语·假谲》有成语望梅止渴
2、《世说新语·方正》有成语管中窥豹
3、《世说新语、尤悔》有成语华亭鹤唳
4、《世说新语·德行》有成语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