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高适是讨逆主将,李白是叛逆幕僚,这怎么救?
李白还写《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这不是断了高适救人之路!
李白正确的做法是写信,讲“卫青不杀苏建”的典故,以及玄宗赐金的往事,绝对不能提及与高适之间的交情。
这样,高适就能以此为理由,将李白交由皇帝处置,多半就没事了。
事实上,高适没有直接杀掉李白,本身就是营救。
不是,是病死的。
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根本原因就是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
李白罹难后朋友们和家属想方设法营救,但高适却不闻不问。李白的夫人宗氏闻讯后,立即从庐山星夜兼程赶到浔阳关押地营救,四处求助达官显贵,还直接写信给高适求他拉哥们一把。李白《在浔阳非所寄内》的诗中写道: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就是借蔡文姬求曹操饶恕董祀的典故,说明妻子在为自己不辞辛劳的多方奔走。
这时的李白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躬下高傲的身段,写《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诗托人带出并转交高适求助。据说高适不但不理不睬,反而烧毁了自己当年与李白往来的一切信函。《高适年谱》中明确记载:高适对李白之厄难,似无所帮助。
1. 存在高适与李白的恩怨历史资料。
2. 据《旧唐书》记载,高适曾在李白的诗作中被批评,而高适也曾在自己的诗作中攻击李白。
此外,两人在政治上也有过争执,高适曾因为与李白不和而被贬官。
3. 高适与李白的恩怨不仅是两位诗人之间的争执,也反映了唐朝文化和政治的一些特点。
这段历史资料也可以启发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互相尊重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