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高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 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诗人有高适、王昌龄、 岑参 、李贺、李益、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等。边塞诗又被称为出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的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所创作,一些身在边塞或者体验过的诗人,会以自身的经历见闻来写作。
通常人们认为,早在汉魏六朝时代时,边塞诗就开始初步发展,唐代则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代。据数据统计,唐代以前的边塞诗,仅不到二百余首,而在《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多达两千余首。其中的某些篇章不仅是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更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著名的边塞诗人有:
王昌龄、岑参、王翰、王之涣、高适。代表作品:
1.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王翰 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适(700-765),字达夫。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边塞诗人的意思是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