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不抓杜甫是因为
1、杜甫不是陕州石壕村的当地人。
2、杜甫是在职地方官员。
拓展资料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 ,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四处抽补充兵力。
公元759年(乾元二 年)春 ,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杜甫感情上的强烈震动。杜甫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石壕吏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下了《石壕吏》。
因为当时杜甫好歹也是个小官,差人至少也给点面子。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衙役不知道还有人或者衙役是照着名单抓人的,抓到就算了,不再抓别的。根据唐朝的制度,官员的地位要高于吏员,哪怕是品级最小的官员也要比级别最高的吏员高。杜甫当时的官员品级是正七品下,正因为杜甫官员的身份,当时的小吏不会抓他,也不敢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