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对故园菊花,设想它“应傍战场开”,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
(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出自中唐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