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 拼音:chán
部首:氵,
部外笔画:12,总笔画:15 ;
繁体部首:水,部外笔画:12,总笔画:16
五笔86&98:INBB
仓颉:ESND
笔顺编号:441513521521521 四角号码:371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F7A
基本字义● 潺chán ㄔㄢˊ◎ 〔~~〕a.水缓流的样子;b.象声词,溪水、泉水流动的声音。◎ 〔~湲〕a.河水慢慢流的样子;b.涕泪横流的样子。English◎ sound of flowing water
读音chán
造句
1、池塘里的潺潺声是芦苇摇动时引起的。
2、飘渺的雾笼罩着潺潺的小溪,像童话里的仙境一般。
chán
详细解释
(形声。从水,孱(chán)声。本义:潺潺:水声)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潺 ·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2
《玉篇》士山切《集韵》《韵会》《正韵》锄山切,$音孱。潺湲,流水貌。一曰水流声。《谢灵运诗》乗月弄潺湲。
又借作流涕貌。《楚辞·九歌》横流涕兮潺湲。
潺字,读音是chan,读二声,声母是ch,韵母是an,是翘舌音,是由三点水(氵)加尸字再加三个子字组成。潺字的意思(1)是水流声,(2)雨声,(3)水流缓缓流动的样子,如:潺潺流水。
潺潺
[ chán chán ]
基本解释
(拟)溪水、泉水流淌的声音:~流水。
近义词:汩汩 沥沥 淅沥
详细解释
1.水流貌。
2.流水声。
3.形容雨声。
“潺”,普通话读音为chán,“潺”的基本含义为潺潺,水缓流的样子;象声词,溪水、泉水流动的声音;引申含义为潺湲,河水慢慢流的样子;涕泪横流的样子。
“潺”,初见于秦代小籇中,形声字。“潺”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