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集大成之作,分为山经、海经和外经三部分,共计18篇。全书记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山川、海洋、神话传说及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想象,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山海经》可以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神秘世界观。
1.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志神话著作,其内容主要是描述了各种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
2. 全文大致分为山经、海经、北山经、南山经、中山经、西山经、东山经、北海经、南海经、西海经、东海经、大荒经、瑶池经、海内经、燕然经、四渎经、大荒西经、太公测海经、湛泸洞天经、鬼谷子经等二十篇。
3. 每篇经文中又分为多个小节,对于中国神话和地理学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4. 总体来说,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文献,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神话传说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等信息。
2 全文内容包括山经、海经、南山经、北山经、西山经、大荒经等六部分,共计18卷,约1.1万字。
3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和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