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摘自《汉书·传·东方朔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译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则会聪敏而广大。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名句。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很好理解,如果说是特别干净的水,都不会有鱼生存。我们知道水中是有生存所需要的氧气,腐殖质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如果没有这些物质,水只是普通的水,鱼没有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以及氧气,又怎么能生存下去。
人至察则无友,这里的察是指的对人要求高,明察秋毫,十分严厉,原文是无徒,而这里的“徒”指的是朋友,而不是徒弟,所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对别人太严厉,不允许别人有一点过失。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且在真正的职场中这样的人是会被团队中的其他人所孤立的。我们可以对于自己的事情严于律己,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干涉别人的事情的时候要注意分寸,否则其他人只会一天一天的远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