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公元580-公元643)字直成,河北省晋州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有远大志向,对於各种书籍、 学问能够融会贯通。
正如史书所载:“魏徵,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魏徵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魏征的祖籍是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是指晋州市。
魏征,北周大象二年-唐贞观十七年,字玄成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