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原诗: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释义: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2025年07月28日
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原诗: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释义: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2025年07月28日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烽火"是古代边防上用来报警的一种信号。句意为:在烽火台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这一句描写边地景物,将烽火高台与戍楼直接推入读者视野,读来顿生苍凉、荒寂之感。
"黄昏独坐海风秋"。此句为黄昏时分,一个人独坐在戍楼上任凭海面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黄昏"、"独坐"、"海风",此时即使不用"愁"字,"愁"境也早已暗生。这位征人在愁什么呢?
2025年07月28日
《悯农》其一
李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
锄 禾 日 当 午,
hàn dī hé xià tǔ 。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
粒 粒 皆 辛 苦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025年07月28日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一、全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注解1、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2、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3、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4、更:再。三、翻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扩展资料: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2025年07月28日
冠军:姜震。21岁的姜震来自山东青岛胶州市,是铁道警察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刚刚落幕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上,他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年度总冠军。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委共同推出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十期节目,将于2022年3月5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20点档连续播出。
自2016年播出以来,中国诗词大会以广泛的参与性、浓郁的文化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掀起“全家老小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诗词热潮。初心不改已七年,全面创新再出发,《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理念、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引领大众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在优秀诗词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碰撞与融合中,展现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奋斗之美、生活之趣,让大众的诗意人生热烈绽放,为逐梦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献上诗词礼赞。
2025年07月28日
浪淘沙九首 刘禹锡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2025年07月28日
重阳节和鬼节之间的区别有:时间不同、意义不同。
1.重阳节
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就被称为重阳,也叫重九。
2.中元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或者是“七月半”。在民间传统观念中,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门大开,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探视亲友子孙、或寻求供奉,直到七月底关闭鬼门时才返回。作为禁忌,人们很少选择在七月举行结婚、搬家或开幕等喜庆仪式。而这个“鬼月”的高峰,无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称为“中元节”的这个日子。
2025年07月28日
最伤心的中秋诗词: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绮怀》(清·黄景仁),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最壮阔的中秋诗词: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025年07月28日
秋词其一》表达了勤奋进取、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在永贞元年,刘禹锡参加了革新运动,但最终运动失败。于是,刘禹锡被贬至朗州。此时,诗人是三十四岁,正是春风得意时,内心极其苦闷,但诗人依旧坚持自我,绝不人云亦云,在朗州后作下此诗。
全诗原文如下:
秋词
作者: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在首句就表明从古至今,每到秋天人们就会十分伤感。第二句中的“我言”写了诗人的自信,虽然秋天是不幸的,但我却将其溶解掉。直接否定了前人的观念,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2025年07月28日
◎ 一筹莫展 yīchóu-mòzhǎn筹:计策。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想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后以“一筹莫展”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明 唐顺之 《与陈苏山职方》:“盖部中只见其报功而不知其为衰庸闒懦、一筹莫展之人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今由 淮安 漕抚,升补 南京 兵部尚书。那知到任一月,遭此大变,万死无裨,一筹莫展。”《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前头跟 翩仞 借的几百银子看看又要用完,现在一筹莫展,又不便再向他启齿。” 茅盾 《子夜》十八:“目前虽经 王和甫 那么一激, 吴荪甫 还是游移,还是一筹莫展。”